龚氏联合会 > 湖南专栏
+

苏轼兄弟与岳阳龚氏

2017-08-21    作者:龚国忠(摘抄)    来源:龚氏网

                            苏轼兄弟与岳阳
  壤山 欧云
  笔者不是历史学者,因此对历史知之甚少,在一次偶然翻阅氏族谱时,竟发现本族谱牒里,宋代氏先祖曾向当代皇帝宋神宗上表,宋神宗 “圣旨”御批准修,苏轼为本族谱牒作序,苏辙为氏 “锦绣坊”易名“翰墨书院”写序。因这些文本流传至今,引起笔者对本族发展史极大兴趣,闲余之时,便查阅些历史资料,试图从宋史已有资料中佐证这些文本的出去,曾以作品为线索查苏轼及苏辙全集,均未见有录。也曾以人物为线索查阅宋史,也未见有姓相同人名出现,限于本人学识,似无从考证。但从四件作品的时代与内容连贯性看,笔者认为其真实性无庸致疑。从研究苏文及族谱其他记载,可窥氏迁徙发展概略,本文重点介绍苏文对宋代氏族群描述概况及岳阳姓与二苏之间的关系,供有趣者参考。
  一.氏姓氏源流
  岳阳县境内现居住的“”姓,据苏轼序文(下称苏序)及其他有关资料描述,源出炎帝后裔勾龙氏,其子共工在尧、舜时期负责治水,其后代众演,共工将父的“龙”字与自己的“共”字合并为“”,始有“”姓。始祖原居黄河流域,后散居燕。经历代至宋时,所有前朝家史资料,均失于火灾,其记载十分有限,仅为宋代先祖记述(见苏序)。有价值可考族史,始自宋神宗时期,其时,皇帝命朝臣族姓谱牒,“上朔根源仁孝克敦,下联族姓雍睦,愈笃则宗谱之”(见宋神宗圣旨)。方有宋时氏先祖光禄寺少卿实、翰林院编修喜、大理寺卿啻等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上表皇帝,经宋神宗御批,修谱记载“”姓家族史,至今已933年。现存岳阳氏族谱记载,原居地大都在现今江西南昌附近,后经元明兵乱,其后代展转迁徙于福建,后有迁往华东江浙者、返迁豫章南昌府者。由南昌府继迁湖北、湖南、四川等地者,现江南“”姓各族支系先祖,应多源于江西南昌一带,因此堂号多为武陵堂。
  二. 苏轼兄弟笔下的宋代氏先祖
  氏宋代先祖在宋神宗御批谱牒的圣旨后,有幸获苏轼为本族谱牒作序,该序与苏辙为氏 “锦绣坊”易名“翰墨书院”序的印刷本,收藏于岳阳氏族谱中,流传至今。因此,我们才可窥见宋代氏成就之一班。
  苏轼在谱序中对氏作了如下的描述:
  苏轼序文称原氏所自来勾龙氏,系出轩辕,世官共工,至虞舜时迁燕,厥后散处郡县。在宋代姓人物中,苏文亦作了较多的介绍:
  锷职任尚书,帝命奉使归宗,展报本追远之念,维时御书谱牒。
  君熏猷丕著積庆有由。
  玉(字秀兴)少蒙义方,长通经史,咸平元年登第,职任国监,迁侍御史,升兵部尚书,封顺国公。
  子与宋治平四年登第,任著作郎,升尚书,封宾国公。
  秉清元丰二年登科,官任翰林、历吏部尚书,率赠太师,封秦国公。
  烘为太师、封歧国公。
  汉成为太师、封邵国公。
  琴为太师兼中书令、封炘国公。
  玉泉官至佥书枢蜜。
  苏称氏先祖在朝重用者难以悉举。
  氏宋代祖先不仅在朝享有极高声誉,且乐善好学,苏轼序文称“献纳之诚,屈指可数”。建“锦绣坊”名“翰墨书院”,“积书万卷,聚族八千”。“来学者有如云之盛,洗墨者致墨稻之祥,声闻当代”。苏轼在进一步描述其书院规模时写道:“夫书院旧里山明水秀,松竹森列,通数院内厅堂门无,共二百八十六区”。可见书院规模之大。
  苏轼在序文中进一步描述氏办学成就时,称其“成就江右学者,不可胜计”,因此获当时皇上的高度赞誉,“降诏旌表宏琛,面赐袍芴犀带。其间文人叠起,朗明叔侄同年登科,历秘书,职掌户曹,绍圣年间宏琛擢御史、继调江、淮、浙转运史、迁工部尚书,除授金紫光禄大夫兼吏兵二部尚书外,并加封开国伯、封租田、御提宝扇翰墨,时声誉之重,足光前而裕后”。苏轼称氏能获如此殊荣,非氏“积德之厚、流芳之远”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很高兴为氏谱牒作序(见苏序)。
  苏辙在为氏“锦绣坊”易名“翰墨书院”作序时,也对当时氏先祖善政孝行给予了充分肯定,苏辙序文说:“帝道然承五季之衰,欲化百年之沔习,非孝义不足以端本,非旌表不足以劝民,氏肩公候之秩者指不胜屈、助孝明经者不下数百人。于是有位于朝、有名于时者皆次谒之”。“又盛言锦秀坊翰墨书院,其间书藉充栋、大设厨廪以延众生”。(见苏辙锦绣坊翰墨书院序)
  二苏不仅将宋时氏先祖之辉煌,描绘得淋离尽至,而且文中透射出氏先祖都是亲民乐善、甘于奉献,历代传承。氏家族不仅自家好学,且广传文化,对当时社会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三. 苏氏兄弟与岳阳氏关系
  苏氏兄弟为氏谱牒及翰墨书院作序,同时在岳阳现存氏族谱中发现,笔者有些费解,什么样的环境促使岳阳宋代祖先具备条件请苏氏兄弟写此二文,引起笔者极大兴趣,因此,笔者从苏轼生平及岳阳氏先祖源流入手,翻阅了大量宋史资料,试图从中找出些历史痕迹。
  按苏轼序文及苏辙序文的落笔时间,均为炎宋元符元年(1098年),其时与宋神宗御批氏修谱时的元丰元年(1078年)相距20年,这时已到苏轼暮年,根据宋史本纪及苏轼生平记载,这之前,苏轼再被贬于杭州,但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治所在今天安徽潜山县城)团练副使、永州(今湖南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
  谱序撰于1098年,推算苏轼应在舒州去永州任职期间。
  考岳阳氏始祖按其族谱记载,最早在南宋理宗以后迁入,与苏轼属不同时代之人,应无直接联系。为了便于对照研究,笔者将岳阳氏始祖情况,择重点简单作介绍。
  现有资料以岳阳鹿角镇姓始祖泰源(湖北家桥谱为太源)记载最早,该族谱记载:泰源,字孟夔,号耀琮,本豫章南昌府丰城县(豫章、洪城,今南昌。丰城与南昌、樟树、高安、临川等接壤)迁玉沙(今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境内),始祖第二十一世。郎前宋敕封中宪大夫。生宋淳佑五年(1245年),卒皇庆元年(1312年)。
  湖北监利家桥氏族谱对太源则有以下描述:幼裕诗书,卓有名士风采,宋度宗咸淳二年丙寅举进士,丁卯诏任重庆府事。任中 ,元兵侵境,筑重城以御,困二月、元兵怠,乃令刘思佐出奇兵击之,元兵宵遁。捷闻于朝,诏还京,欲升用,但不愿与贾似道(承相)为伍。贾曰:吾慕孟公久矣,欲见之。公不往,辞职归林欲老于名山风雨中。故讲学山中,后率子游泽国,家泗上终焉。
  另据江西抚州府志记述,孟夔字龙友,南宋诗人。江西临川人,咸淳进士。任隆兴监察推官、两浙运司。应务明决,侃侃刚直,不徇不诡。贾似道重其才,欲招为党羽,孟夔不与为伍,弃官而归。宋亡,隐居乡野四十年,论文讲学,生徒甚众,以清而不污号称“楚清居士”。著有《宦游稿》、《楚清居士集》,惜皆不传,诗作散见于〈江西诗征〉、〈四朝诗〉、〈御选宋诗〉、〈宋诗纪事〉等。族谱记载与抚州府志描述大同小异,都有不与贾似道为伍记载,只是为官任地描述有所不同,但泰源刚直为人的品格及其文人风采十分突出。
  岳阳另一支姓先祖“万一”、“万九”、“万十”三人按其“万”字居首推断,可能是同胞兄弟,(或为万字辈的同宗兄弟),据族谱记载,“万九”字朝春、“万十”字朝奉,万十原系江西临江府古建城洪洲铁树观人,生元时(生、殁年不详),元时任岳州;
  元亮(万十子)后裔为元亮亭词序载:“朝奉明(与元时任岳州不符)初自洪都宦游至岳郡,雅爱洞庭之壮阔、巴山之胜丽,避乱遂卜宅于茅田冷水坑。
  乾隆二十七年万十公后裔谱序载:其先祖柏林,本楚人,宋中自楚之闽,后代草堂公元朝中期自闽之吴,元末石冈、龙冈之后即万九、万十等自南昌洪洲复迁楚。
  谱中所记载的万九、万十生平十分矛盾。但从其族群发展实际情况,该族群从元亮起,已衍生25代以上,足见元亮后代为其立词序记载及乾隆二十七年万十公后裔谱序记载都似有失真。
  另据江西抚州金溪氏载:五代时(公元907年—960年),金陵(今南京)之祖有兄弟三人,伯文、伯武、伯仁。伯武公(即德甫公,谱系称德二公),因避乱迁居福建莆田,传至第五代玠公时,由福建莆田迁至当时江西南城六十五都嵩溪(即今资溪县嵩溪坊),伯武公乃福建莆田及嵩溪氏之鼻祖。至坤公(十三代祖)由进士任国子监上舍,其幼子“万五” (钟溪公,第十四代祖)于南宋宋理宗淳佑年间,博览地理,见金溪咸塘甘家洲山水秀丽遂徙居焉。 “万五”与岳阳的“万一”、“万九”、“万十”同为万字首,按江西金溪“万五”可推“万九、万十”生长年代应为宋理宗年代,这与其后代衍生20余代比较合理,笔者认为金溪之“万五”与岳阳的“万一”、“万九”、“万十”是同时代人物的可能性极大,只是“万五”从临江府古建城铁树观外迁至资溪县嵩溪,而“万一”、“万九”、“万十”等人迁往了岳阳。如果笔者推断准确,“万一”、“万九”、“万十”他们的生、殁年代应该在宋末元初,与泰源生长年代应接近。
  据上述资料,很难确切地找出苏轼与岳阳氏关系,因为从苏轼谱序时间1098年至泰源诞辰1245年,其间断代147年,更不用说记载失真的万九、万十了。但苏轼在描述翰墨书院时特别提到:更乐玩书院旧里,山明水秀,松竹森列。并说成就“江右”后学无数。说明苏轼是被邀请到氏家族集居地以后,为氏再次谱牒时作序的。这个集居地竟在何处,应该是比较明显的,文中所指“江右”,即今江西。唐朝于开元中分置江南为东、西两道,主属江南西道,“江西”之名缘于此;而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西”又别称“江右”。清魏禧《日录?杂说》:“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何也?曰: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看来,文中提到的聚族8000余口,积书万卷的氏聚居地,非太源先祖居住地豫章南昌府丰城县莫属了。笔者推测,苏轼可能是从舒州至永州上任途经氏先祖集居地,被邀而作。

  泰源为一介儒生,且有为官历史,收藏族中有价值的史料、并保存留于后世的可能性极大。然而岳阳氏族谱因1933年各宗合派重修时将全部谱序文件史料打乱,合订于一册,因此,是否泰源留于后世,也无法定论。笔者只能留予他人进一步研究。但无论是岳阳哪位先祖将苏氏兄弟序留于后世,均足以说明岳阳氏先祖与《二苏》有过慎密的交往,这是深信不疑的。

 四. 后 语
  笔者写此文目的,一是想厘清苏氏兄弟与岳阳氏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想将《二苏》的序文史料推介给社会,供有兴趣的姓氏学者或苏学爱好者参考,在研读苏氏兄弟序文的过程中,笔者不仅领略了氏宋代先祖的风采,客观地也迫使我们对宋史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使我们从不懂到稍懂点宋史知识,我们从中受益裴浅。一方面,我们得感谢苏氏兄弟为氏宋代先祖的业绩作了较详细的记载,同时也得感谢我们的先辈代代相传,保留了这些宝贵的文字资料。

  本文将《二苏》序文、氏宋代先祖修谱奏表及宋神宗圣旨附录于后,供大家研究。为便于现代读者阅读,附件中的文本全部采用简体字并由笔者断句,原件中个别字似有传误,笔者不敢妄加修改,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教正。

史料附录
  1. 氏族谱序
  2. 尚书翰墨书院序
  3. 氏进呈谱牒表
  4. 宋神宗敕修氏宗谱诏
氏族谱序
  尝观世家鉅姓其族众蕃昌贵而荣显者,莫不由先世之积功累仁而致,所谓根深则末茂,源远则流长者此也。君讳锷,职任尚书,帝命奉使归宗,展报本追远念,维时御书谱牒。
  诏诰敕命暨宸翰诗集,经先朝煨烬,仅存一二,君倦倦于此,慨然欲修谱籍之烬余,嘱予为序。爰考洪蒙,既剖别户门之势巳成。迨轩辕氏作始锡姓,授氏唐虞三代,以降有官国者率以是为姓,而庶族遂以繁多,原氏所自来勾龙氏,系出轩辕世官共工,至虞舜时迁燕,厥后散处郡县,炽浸昌。君熏猷丕着积庆有由,讳玉字秀兴,少蒙义方,长通经史,咸平元年登第,职任国监,迁侍御史,升兵部尚书封顺国公。敕建锦绣坊翰墨书第,振当代家声,尊贵荣显代有其人。讳子与,宋治平四年登第任著作郎,升尚书,封宾国公,讳秉清元丰二年登科,官任翰林历吏部尚书,率赠太师,封秦国公,追赠乃祖秀兴为顺国公。讳烘为太师,封歧国公。讳汉成为太师封邵国公,讳琴为太师兼中书令,封炘国公,讳玉泉官至佥书枢蜜,蝉簪笏难以悉举。
  今圣天子嗣登宝位,政治隆平,任台辅之重,竭献纳之诚者氏可屈指数焉,聚族八千余口,积书万券,易锦绣坊名为翰墨书院,来学者有如云之盛,洗墨者致墨稻之祥,声闻当代。降诏旌表讳宏琛,诣阙谢恩,面赐袍笏犀带,其间人文迭起,讳朗明叔侄同年登科历秘书,职掌户曹,绍圣年间宏琛擢御史,继调江淮浙转运使,迁工部尚书,除授金紫光禄大夫兼吏兵二部尚书,加封开国伯,颁封租田,御题宝扇翰墨,斯时声誉之重洵,足光前而裕后。予细阅斯谱,昭穆世系,井然不紊,亲疏贵贱,秩然可观。更乐玩夫书院旧里,山明水秀,松竹森列,通数院内厅堂门无,共二百八十六区,成就江右后学,不可胜计。宜沐圣朝雨露宏恩,御书敕赠,非氏积德之厚,流芳之远,曷克致此。予故乐为之序。
  时 
  炎宋元符元年应锺月汗之吉
   华盖殿大学士苏轼顿首拜撰
    尚书锦绣坊翰墨书院序
  吾读两汉书,见制诰一下未尝不以举孝弟、力田为急,宜其时风俗醇厚绵国祚于无疆也。
  今圣天子至仁如尧、大孝如舜,耻言霸图,纯用帝道,然承五季之衰,欲化百年之沔习,以为非孝义不足以端本,非旌表不足以劝民。世家钜族亲贤尚义,诚可嘉美,乃降诏命,荣其门里,善政兴于上,斯厚俗成于下。今氏肩公候之秩者,指不胜数屈,助孝明经者,不下数百人。兹届圣上诞期,君有献华封之祝者,上益加之,制授秘书省校书郎,面赐袍笏且颁御书谱牒,以光其先祖及后嗣焉,由是有位于朝,有名于时者皆次谒之,又盛言锦绣坊翰墨书院,其间书藉充栋,大设厨廪以延众生,徒竹石林泉之胜,亦足以传氏之诒谋甲于郡县,岂仅足为宗族增光。宠哉是为序。
  炎宋元符元年应夏月谷旦
  翰林院学士苏辙顿首拜撰
    氏进呈谱牒表
  光禄寺少卿实、翰林院编修喜、大理卿啻会正月十一奉
  诏命文武群臣备述祖宗源流,本来以进,臣荨诚惶诚恐,稽首顿首再拜上言优维
  皇帝陛下,
  聪明天禀,
  仁孝性生,
  统六合以为家群生宥,
  保四民而若子庶。
  物咸熙纶音降于群僚,谱牒绍乎,先祖一朝盛事,百世奇逢,臣荨系承共工脉接勾龙,共龙籀坚祖得姓,逐事汉宣德并渤海之汪洋,左哀帝以节比衡山之冰雪,唐世越国公著绩垂名于万古,当朝节度使联科及第冠千年荷国,深思过蒙
  拔擢源源、旧谱灿灿、新图缮写、潢备陈进拜,臣等无任,瞻仰激切屏营之至
  谨奉表以闻 
  光禄寺少卿实谨奉
  大宋元年二月初一日
    宋神宗敕修氏宗谱诏
  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吹律定姓,皇古氏族攸彰,世本成券,汉代谱牒始作,上溯根源仁孝克敦,下联族姓雍睦,愈笃则宗谱之设,有关于人心世教甚钜,宜急修而不容缓者因。
  诏尔在朝文武诸臣,各有源委,须缕陈祖宗本末,俾联亲览,足见我朝文人之盛爱,特宣任翰林院大学士苏明允、欧阳修恭录江右宦族得二百九十三姓。以朕阅少卿氏勾龙苗裔坚、遂后嗣,功德著于汉宝,勳名显于唐朝,巍科继述,往古贤佐接踵,当今事业文章,彪炳史册,其轶散见于邑志家乘
  朕览源流,羡其族姓之蕃盛,加印御宝,编得二百四十六号,付光禄寺少卿实、翰林编修喜、大理寺卿啻藏于家庙,以彰国典,示来于戏,源之远者,流长膏之沃者,光润谱牒所系,昭穆秩然,子孙之继继承承,籍以永守勿替,钦哉!共毋忽朕意。
  诰命
  大宋元年三月十六日之宝



声明:龚氏宗亲网独家内容无授权禁止转载,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转载,如需撤稿请于站点顶部留言。
阅读:9858    评论:1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GongJiaRen.Com © 2020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