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氏内地

辉县历史与共工氏部族的缘由

时间:2014-08-07 16:37:14   作者:   来源:辉县文物局   阅读:3462   评论:0
内容摘要:共,于辉县远矣久矣。数千年岁月抹去了辉县地面上几乎所有的西周建筑,风雨中唯余一段土夯城垣,矗立喧闹街市,静观人世间的兴衰荣枯。

      

辉县市远古时期为共工氏部族居地。夏属冀州之域,殷商系畿内地,周称凡国、共国。周厉王十六年,共国君共伯和受诸侯拥戴,代行王政,号共和,是为元年(前841年,为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辉县历史与共工氏部族的缘由

 

 

    春秋属卫,战国归魏,秦属三川郡。西汉,县境东部置共县,西部属山阳县。东汉、晋、北魏、东魏因之。隋开皇六年(596年),省山阳县,改置共城县。唐武德元年(618年),置共州,辖共城、凡城二县;武德四年废州,并凡城县入共城县。宋因之。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避显宗允恭(共之谐音)之讳,改称为河平县;明昌三年(1192年)又改称苏门县;贞祐三年(1215年)升苏门县为州,因百泉威惠王祠有清辉殿(取谢灵运“山水含清辉”诗名命名),故以“辉”为名,称“辉州”,领苏门、山阳二县。元代因之,后废苏门县,改山阳为镇,仍称辉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州立县,改辉州为辉县,属河南省布政使司卫辉府。清代因之,民国16年(1927年),天门会举义,在西平罗建合平县,不久即废。
       1938年2月日军入侵辉县,1943年至1944年,中共太行区委根据抗战形势,将原辉县相继划为辉县(后改辉北县)、辉嘉、新乡(后改辉县)三县。1945年8月抗战胜利,1946年6月三县合并为辉县。
建国后,辉县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86年新乡专区撤销,改属新乡市。1988年10月辉县撤销,辉县市(县级)建立,河南省管辖,新乡市代管。

与辉县有关的历史有:上古时代的共工部落;大禹治水;西周初年的共伯;春秋时期郑国的段;战国时代六国最后一个君主齐王建被流放并死于此;西晋初年的竹林七贤;北宋中叶邵雍在此学习易经;北宋末年王彦、岳飞、八字军在此战斗;元初耶律楚材晚年隐居于此地;明朝李贽曾经担任共城教谕;清初大儒孙奇逢隐居于此;清末袁世凯下野后,最初选择隐居在辉县西关,并建有府第;北洋时期,徐世昌等人多次来往此地;冯玉祥重修百泉;抗战时期辉县被日军占领;民国32年,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曾发动卫南战役,光复辉县北部地区;平原游击队的原型即是取材于在辉县活动的郭兴等人的事迹;七十年代,辉县与林县因为大搞水利建设而闻名。
     共、、段姓起源于辉县。一种说法称大禹所治之水,即在今日辉县境内,大概以当时的人力物力,尚不能治理江河。因此“洪”一字即源自辉县旧称“共”,“洪水”也就是“共地之水”。

 

            辉县市“共工城”——见证历史 展露风采

 

辉县历史与共工氏部族的缘由

 

 

 

中国历史上“共和元年”“共和制与民主制政体”等说法的历史渊源在哪里,也许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实,这些说法的历史渊源位于辉县市区的“共工城”文物遗址。“共工城”文物遗址是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日前,其保护展示工程——保护墙与保护标志牌、说明牌正式落成,“共工城”文物遗址向世人展露出新的风采。
  位于辉县市市区文昌路的 “共城城址”是周代共国都城遗址。现存城墙建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300余年的历史,是目前国内保存为数不多的早期大型城垣之一。“共城城址”见证了西周厉王时期“国人暴动”“共和行政”的那段历史。
  共城城墙据实测,西墙长1300米,北墙长1200米,南墙长1200米,东墙沿东石河南行长1300米,城围长5000米,共城总面积约156万平方米。“共城城址”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作为实物资料,实证共伯和代行王政所建立的“共和元年”。共伯和是卫国共城的主人,他居共城,名和。当时贵族的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他居伯位,故人称共伯和。共伯和在共城期间,好行仁政,深得共城人民拥护。“共城城址”是开创中国历史准确纪年新纪元的标志,在中国历史研究中成为中国历史纪年史上的分水岭。
  二是共伯和受诸侯拥戴,被众诸侯自发推举为代理天子,这种王位产生制度是“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也称“传子制”)之间的一种特殊制度——共和制之雏型,开创了我国民主、共和政体之先河,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厚重的一页。
  三是共城自西周行政建制以来,蝉联不断,形成一幅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积淀了西周至清历朝各代的历史风华,城上城下、城内城外的文化遗存成为一部生动具体而又完整的通史资料,蕴藏着中国历史方方面面的信息。
  四是共城城址不仅是厚重历史的标识,而且它还保留了古代科学技术方面的诸多信息,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城建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过去的共工城遗址历经战乱,千疮百孔,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遗址水土遭受很大损害。2006年,国务院将其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前,经国家、省、市文物部门批准安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城城址保护展示工程——保护墙与保护标志牌、说明牌在市区文昌路中段落成,“共工城”文物遗址向世人展露新的风采。

 

西溪洪园祭祖2010-12-24 ——文化与美景的完美融合

 

辉县历史与共工氏部族的缘由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是华夏民族承传了数千年的传统。千百年来,冬至祭祖的民风民俗,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至今仍广泛流传。冬至始于春秋时代,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冬至祭祖,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是孝道也是传承。2010年12月22日,曦暖的阳光照耀在碧波荡漾的西溪洪园,一场隆重的祭祖仪式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区)举行,来自全球各地洪氏宗亲代表260多人相聚在这里,拜谒自己的祖先。当日,还召开了敦煌堂洪氏文化研究会(筹)和中华洪氏联谊会筹备会议,为更好地凝聚和团结洪氏后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找寻西溪洪氏踪影
  西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其中最大“亮点”是洪氏文化。据洪氏家谱记载:洪氏家族始于远古时代的治水英雄共工氏,至今在河南辉县遗留的“共国遗址”,便是洪氏先人的城郭。东汉年间天下大乱,后裔避仇移居敦煌,改姓洪。唐时洪家移居盱眙(今属江苏)、徽州、江西鄱阳等地。至南宋洪皓立功,封魏国忠宣公,赐第杭州葛岭,赐田西溪(今五常街道洪家埭),称为钱塘洪氏之始。
  杭州洪氏家族史上多出文人、官宦,尤在明清时期最为鼎盛,有“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之说。自宋至明清名人辈出,仅宋、明两代,洪氏出过三宰相五尚书,系八百年钱塘望族,以诗礼传家,教子有方,为官清廉而传世。从宋代宰相洪皓、洪适、洪遵、洪迈、到明代的尚书洪钟;从清代声名显赫的大戏剧家洪昇到现代为党和国家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著名将军洪学智……洪氏家族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并发挥着重要影响。毛泽东主席生前读的最后一本书就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洪迈所著《容斋随笔》。可以说,在西溪的近千年,洪氏家族达到鼎盛时期,成为这里赫赫有名的“钱塘望族”,并为培育西溪这位有着深厚人文艺术气质的“女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余杭区政府和杭州市政府合力在杭州西溪湿地国家公园开辟了3平方公里多的区域建造西溪湿地西区,主要围绕洪氏文化为主轴,投资十几亿元,建立了宏伟的洪园。西溪洪园包括洪氏宗祠、洪氏家族文化系列纪念馆——钱塘望族(杭州洪氏家族文化展)、五常人家、洪园余韵、长生曲韵、萝荫书屋、桥亭思母、清平山堂、慈航送子以及吉祥文化陈列馆等人文景观,形象地展示和介绍了洪氏家族文化的形成历史背景及丰富的内涵。重建之后的洪园,已经成为国内外祭祀洪氏家族文化的重要场所,更是展示西溪人文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如果把洪氏文化布展比喻成一本书,洪氏宗祠就是这本书的序言,钱塘望族就像总述,介绍洪氏家族的源流以及在政治和文化上作为,而五常人家、洪园余韵、长生曲韵、萝荫书屋、桥亭思母、清平山堂等等景点,则是对洪氏文化更好地诠释。可以说,西溪湿地西区洪园区块,完整地恢复了洪氏在杭州的生活轨迹,复原了洪氏家族的兴盛,也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钱塘望族”!
  洪氏宗亲遍全球 祖辈的文化是凝聚核心
  宗祠是祖先崇拜的仪典性场所,更是家族文化延续和家族成员凝聚团结的象征,在家族文化中占有核心地位。洪氏宗祠原址位于西溪五常洪家埭,是杭州洪氏家族后裔的聚居地。重建的洪氏宗祠占地1200余平方米,由门屋、享堂和寝殿等组成,展示有杭州洪氏家族的先祖画像、神祖牌位、家规祖训、诏告和楹联匾额等。
  “祖宗虽远但祭祀不得不诚,苍天无意催人老,子孙有情续人生!”来自福建的洪荣华第一次来西溪,他拿着相机,拍摄着这片祖宗生活的地方,也记录着当天的拜谒。与他同行的12名来自福建各地的洪氏后人,与来自其他地方的宗亲们“搭上了线”,以后,“大家会常来常往!” 他告诉记者,洪氏后人遍布福建40多个市县,总人数达百万,每年冬至,大家都会在当地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
  祭祖团队中一位身着紫衣的奶奶颇引人注目,拜谒的时候,她显得特别虔诚。但当记者采访她时,才发现,其实来自金华的她并不姓洪,而是“姓洪的人的媳妇!”原来,此行她是带着2年前过世的丈夫的遗愿来的。她告诉记者,以前,她和丈夫年年都在金华参加祭祖活动,年年都带上孩子们祭祖,但这次不一样,是来到西溪湿地,也与丈夫的宗亲们相见。“我还有2个月就80岁了,趁现在还走得动,多来看看!”这名“洪氏媳妇”坚定地说。
   原五常村的居民洪良带着儿子洪泽安也出现在祭祖的人群中,在行礼的时候,小朋友洪泽安显得特别虔诚。洪良告诉记者,每年冬至,五常洪氏后人原先都是在村里的祠堂里祭祖的。西溪湿地公园西区建好后,每年冬至,洪氏后人也都会自发到这里来。今年的规模是最大的,因为有来自全国各地还有海外的宗亲也来了。
  五常洪氏后人洪建荣也是带着女儿一起来的,当他得知以后每年可能都有这么大规模的仪式时,他非常高兴,“一方面可以与更多的宗亲见面,另一方面,借助宗亲的力量,洪氏文化将会得到更好地保护与发扬!”
  洪氏后人将广大洪氏文化与西溪湿地完美结合
  敦煌堂洪氏文化研究会(筹)和中华洪氏联谊会筹备组成员、来自安徽合肥的洪氏后人洪祖斌表示筹备会是世界洪氏宗亲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筹备小组自十二月初成立以来至筹备会的召开,仅仅十多天时间,海内外洪氏宗亲积极支持,踊跃报名,许多宗亲克服了路途遥远的困难,亲临筹备会现场。据了解,即将成立的敦煌堂洪氏文化研究会暨中华洪氏宗亲联谊会将广泛联谊海内外洪氏宗亲,充分发挥和挖掘洪氏宗亲的智慧和潜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大家积极性,倡导爱国、爱家、爱宗的精神,弘扬洪氏文化精髓,发扬洪氏文化传统中生生不息、积极进取、威武不屈、昂扬向上的精神,在传承和广大洪氏文化的历史过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洪氏家族历代信奉‘以民为本’,民为国之根本,人民安定国家才能够稳定的家族文化传递后人。所以说,先人‘爱国、爱家、爱人民’的精神,是我们后人永远要遵从的!”杭州洪氏后人、筹备组另一主要成员洪秀平表示。他告诉记者,洪氏后人遍布全球,但是,因为一个共同的祖先,大家都引以为豪,也都时刻牢记洪氏“戒游、戒博、戒饮、戒斗、戒色、戒逸”的家规祖训。如今,洪氏后人有成就者不在少数,有将军、有省长、有国家银行的行长、有在文化、科技等专业领域内的顶尖专家、也有很多在商场上颇有成就的商人。
  “这地方一流,没得说!祖先们的灵位安放在这,简直是绝好!”洪氏后人、台湾同胞洪加务一走进西溪湿地便赞不绝口。据了解,台湾洪氏是从福建迁移过去的,有260多年的历史。洪加务告诉记者,非常高兴看到洪氏祠堂被很好地复建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区内,洪氏文化也很好地被保护在这片地方。他回去后,将会告诉更多的台湾洪氏后人,让大家都来这个地方。
  西溪湿地余杭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敦煌堂洪氏文化研究会和中华洪氏联谊会成立后,将会将祭祖仪式固化下来,像祭孔仪式一样,不仅仅是祭祖,更多的,将带有文化传承的色彩。也就是说,明年开始,都会有来自全球各地的洪氏后人到西溪来祭祖。西溪湿地本就是杭州的一张金名片,而洪氏文化又是西区里的核心,可以说,敦煌堂洪氏文化研究会和中华洪氏联谊会在这里成立,是文化与美景的完美结合,不论是对文化的发扬光大还是景区更好的推广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章来由:辉县在线 http://www.huixian.so/bendi/info-40668.html


现转发给全国各位氏宗亲,以供飨赏,研究、探索。

                                                                      

                                                                                                                                                   2014年8月7日


声明:龚氏宗亲网独家内容无授权禁止转载,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转载,如需撤稿请于站点顶部留言。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