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氏内地

讲好牛田故事:龚识传(八十四)

时间:2021-09-02 17:55:00   作者:编辑部   来源:龚氏宗亲网   阅读:5717   评论:0
内容摘要:文|《中华龚氏网》编者 胡家密牛田地处武夷山北岳,闽赣交界之地,属福建南平光泽县。四面环山,中间一个小盆地,盆地正中间有一座面积不到千平方,高度不到五米的小山坡,被誊为土神山。她的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小山,为木神山、金神山、火神山和水神山,是中国的“五神之地”。山好、水好、空气好,是......

文|《中华氏网》编者 胡家密

牛田地处武夷山北岳,闽赣交界之地,属福建南平光泽县。四面环山,中间一个小盆地,盆地正中间有一座面积不到千平方,高度不到五米的小山坡,被誊为土神山。她的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小山,为木神山、金神山、火神山和水神山,是中国的“五神之地”。山好、水好、空气好,是鄱阳湖和长江水源地之一。牛田(商代的地名)是一个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文化底蕴深厚,被国家评为“传统古村落”。

公元976年愈公子勖公带领族人,为避战乱从邵武迁居于此。因氏一门满门忠孝,被宋真宗宋神宗两位皇帝先后赐建氏家庙,传承香火。家庙建成后,氏子孙发旺,迁居全国各地,牛田也成了氏祖源地。中华氏历史文化研究院考察,牛田氏家庙是唯一有家谱记载,皇帝赐建,历经千年,仍有保存的最古老的家庙。因此决定在原址重修“中华氏家庙”,供奉氏始祖共工、勾龙、列祖列宗及全国各地二百年以上的外迁祖。她是全国三百万氏族人的共同财富,心灵圣地。牛田还是红色革命老区,周恩来、朱德曾率红一方面军在此开展四、五次反围剿,并设立指挥部。同时也是红色闽赣省委创建地。

讲好牛田故事:龚识传(八十四)

图/福建省牛田村 网/胡家密 摄

为社稷公忠不改劾奸佞刚正不阿

识,字默甫,派行四七郎,邵武人,肃家族慎仪子,族裔尊为七世祖。“生于开宝元年(968)”,家居平江(今苏州)。逝世不详,夫妻合葬平江。子宗元。


他自幼“资性极敏”,勤奋好学,学识渊博,立志高远,决秉家风科举人仕,效力于社稷黎民。他年方20,“登端拱元年(988)进士,授职承议郎”,开始了数十年的仕宦生涯。时北宋朝立国不久,根基不稳国力不盛,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环伺,觊觎中原,时辽国经常遣精骑呼啸而来,侵扰边境焚毁城镇,抢夺钱粮劫掠民众,又呼啸而去。宋与辽交锋败多胜少,一时间朝中主和论调迭起,主和、主战两派间针锋相对,争论日益激烈。识公忠为国,为边患日益严重而担忧,认为能战方能言和,极赞同主战派的主张。


“端拱二年(989)正月”,辽主又遣大兵犯边,兵锋犀利,宋军抵挡不住,辽军逼近陕西南部,紧接着“契丹(”陷益州(今成都)”,进入四川腹地。朝野震动,庙堂和战决策摇摆不定。识自忖位卑但不敢忘国,故积极献言献策,根据多年的观察研究,乃“上疏御戎三计,惟以战为主”。当时,把持朝政的是主和派首领丞相宋琪(2),他认为宋辽弱强悬殊,战则亡国,而和国体尚存;戎狄人寇以掠宋民为奴、索取钱粮锦帛为目的,两害相权取其轻,唯通好输货为上策。因此,宋琪见了识的奏疏心中十分恼怒,立即上奏疏反驳,奏疏日:“兵,凶器。当选使通好,弥战恤民,此策之得也。”宋太宗倚重宋琪,将主战派的奏疏束之高阁,采纳主和派主张,遣使通好休战,输以钱粮锦帛。有宋一朝的君主在对待游牧异族人侵的态度暧昧,时战时和摇摆不定,但始终是主和占上风,终于断送了大好江山,这是后话。


宋琪对外力主“选使通好”,奴颜卑膝,而对内则不遗余力地打击、排斥主战派。他认为识职低言轻,不知天高地厚,妄议和战大计,攻击识小小的承议郎,竟“出位言事”,却“不报自秋至冬不雨”,是严重失职,直欲置其于死地。主和干将时任枢密的王題,与宋琪沆瀣一气,也乘机落井下石,疏言识“小吏妄诽大臣”。在宋琪权高位重颐指气使,主和尘嚣甚上的局面下,识乃上疏奏,日“雨旸失和,宰臣失职”。他不得已承认“失职”,但而绝不承认主战有错的态度,令宋太宗“大怒,贬识益州”。


识在益州任职约十年,不改为天下黎民尽绵薄的初心,不以贬谪而消极懈怠,忠于职守勤谨奉公,出谋献策身体力行,协助主官在安定地方,发展经济关注民生等方面多有建树。淳化五年(994),“张咏知益州”,他甚重识的才识,依为肱骨。当时“蜀中三万屯兵缺粮无食,军心大乱”,而民间有余粮,却严重缺盐,军民生计皆发生困难。识学识渊博,素关注国计民生,于经济民生有独到见识。他认为若允许开放盐禁,发展盐粮贸易,既解燃眉之急,又促进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遂对知府张咏说:“民间仓有余粟,惟盐甚贵。若开盐禁,使民以粟相易,则屯兵不致忧空腹,而小民亦不致苦无盐,此两便之计也。”张咏一听大喜,遂依计“开其禁,不逾月得粟十万斛”,庶民得盐而军伍得粮,军民两便,皆大欢喜。


识学士才干卓优、为社稷苍生秉忠直言,外谪地方以来,政绩卓著,为仁人志士所钦服,也为其所谓的“妄议和战大计”而贬谪鸣不平,屡屡进言于宋真宗詔其还京。咸平元年(998),时为中书舍人后来拜相的王旦(3)首先鸣不平,认为识贬谪蜀地是人才浪费,放在中枢更能发挥作用。他对宋真宗“说:“识智力有余,虽有罪,请释而用之,其所裨益不浅。”咸平三年(1000),侍读吕文仲疏论识,“其忠智敢言,可以大任”。真宗在位二十五年,励精图治,是开创“咸平之治”的有为皇帝。他久闻识德才,也感到先皇贬谪蜀地的处罚重了,如今见诸多重臣荐举他,乃“始韶还授职”,识乃离益州返朝履职。祥符三年(1010),擢“迁太常博士”。


祥符八年(1015),识贬谪益州时的上官,后来又“知陈州张咏”上表,言“识忠诚有补,智算无遗”。素有“勤接士类,奖拔后进”名声的大文豪李宗諤(5),也极赏识识学识才干,极力向宋真宗推荐。祥符九年(1016),识“始拜御史左巡使”。宋“袭唐制,御使不专言职”,而“至此,选择学术醇正、操履端庄,可以纲纪朝廷者,使人台言事,乃自识始也。”也就是说,御史除执掌弹劾奸佞,整肃纲纪外,还可“人台言事”。


识官拜御史左巡使,“人台言事”,参赞中枢建言献策,多有建树。他肩负“纲纪朝廷”的重任,更加无畏无惧,弹劾奸佞贪腐误国,树朝廷风清气正,屡遭权臣奸佞的谗陷,再遭贬黜,终萌致仕之念。祥符九年(1016)"十一月,上疏劾陈彭年,奸陷误国”,天禧二年(1018),“劾马知节刚愎自用”;天禧四年(1020),疏言“西南之际,两月并见,此阴盛之象,小人在位,故其征应若此”;天禧五年(1021)春,劾论王钦若“私昵乡里,受贿鬻官”。识忠直敢谏,名震朝野,遭权臣奸佞之忌恨,但亦为正人君子所钦佩。学士杨筠曾敬佩地叹日:“不畏君主势,只怕生口”,评价之高无出其右者。天禧五年(1021)四月,他弹劾被时人称“五鬼之首”的丁谓“善作威福”情事。丁谓恨怒之极,窜通杈佞密相谋害,识被贬黜为“司封郎中”。


识任御史五年,秉持整肃纲纪,重树清正风气的理念,勤谨奉公恪尽职守。权贵奸佞惧恨识,常进谗言于真宗,久之真宗亦难免偏听偏信,宠遇渐疏。识屡受挫折打击,心神俱疲,遂萌归意,天禧五年(1021)七月“上疏乞致仕”。真宗此时有所醒悟,安邦治国真缺不得如此公忠正直,敢于直谏的人,阅疏后不准,善言劝勉励,诏书“‘忠义贤良’四字赐之。冬,复起为谏议大夫”。识见乞致仕不成,反得诏奖、复起为擢谏议大夫,惟有拼命王事,以报浩荡皇恩而已。天禧五年(1021)十一月,识风闻学士晏殊家“仆犯寝陵”之事,拟奏章弹劾之。时晏殊任职中枢权高位重,甚得真宗信赖倚重,门人学生众多。家中仆人依仗权势,多有不法情事。这次几个仆人在君王寝陵游玩时,作出诸多大不敬的行为,引起了公愤,晏殊事后予以严厉责罚。但自忖“仆犯寝陵兹事体大,甚恐引起弹劾案。所以,当晏殊闻识欲上章弹劾羞怒难当,遂与丁谓密谋,拟“复补识出外”,欲将其打发到外地去,图个耳根清静。次年正月,在丁谓的谋划下,识被“出为平江军节度副史”。


乾兴元年(1022),识在平江节度副使任上,他恰又与在“祥符末与识同居谏院”的“御史中丞蔡齐”同事,按说两次同僚关系应更融洽,但因文人心性格使然,两人关系紧张。蔡齐为祥符八年(1015)状元,得君主重用,恃博学才高,年轻位重,常有颐指气使、俯视同僚之态。识年近花甲,饱经宦海,学识才干不在其下,当然看不惯他的做派。蔡齐则认为识“每轻之”,倚老卖老蔑视他,遂寻识毛病,“私欲劾”之。识想为官一生,精忠报国,仕途坎坷,屡受打击贬黜,早就萌生退意,然“求致仕,不许”。今贬谪平江,更兼蔡齐欲谗言弹劾,心灰意冷去意更坚,就以年老体弱,眼疾严重视字不清,甚恐耽误公事为由,遂“硫三上,言词恳切”他在奏疏中恳切地对宋仁宗诉说:“臣待罪平江,思以报酬圣上,奈有眼疾惧其旷职。”至此才得允准致仕。时任提刑的挚友吴伟明临别赠诗,诗曰:“荐自李宗謌,为朝立纲纪。目疾甘隐退,官绩著旗常。”


*注:文章节选自《福建历代先贤传略》编撰:建雄

四川氏网传媒有限公司原创作品系统同步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搜狐新闻、新浪新闻,转载请咨询。

监制丨国林

网牛田故事栏目组总监丨新高

栏目组编委丨欢云、肖明扬、胡家密、春光

编辑丨进军


声明:龚氏宗亲网独家内容无授权禁止转载,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转载,如需撤稿请于站点顶部留言。

标签:龚氏故事  龚氏十四  龚氏八十  龚氏八十四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