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氏内地

龚晓南:“婺智回归”共谋发展新篇章

时间:2017-11-25 20:56:26   作者:编辑部   来源:龚氏网   阅读:7584   评论:0
内容摘要:人物名片龚晓南,1944年10月生。金华开发区罗埠镇人。1967年清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毕业后在国防科委8601工程处从事道路、桥梁、土建等工程的施工、设计和管理工作。1981年获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硕士学位,1984年9月获博士学位,成为我省和我国岩土工程界自己培养的第一......

人物名片

晓南,1944年10月生。金华开发区罗埠镇人。1967年清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毕业后在国防科委8601工程处从事道路、桥梁、土建等工程的施工、设计和管理工作。1981年获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硕士学位,1984年9月获博士学位,成为我省和我国岩土工程界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博士。1986年底获洪堡奖学金赴德国在Karlsruhe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88年春回国,同年晋升为大学教授。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软黏土工程学、地基处理技术与复合地基理论、基础工程学、基坑工程学及地下空间开发技术等。

“我在国庆期间回来过一次,每次回来都感觉家乡变化很大。”11月14日,记者联系上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晓南,听他讲述在金华的求学经历。

他是浙江培养的第一位博士

晓南出生于金华开发区罗埠镇山下村一户农村家庭,有7个兄弟姐妹,其中有3人毕业于金华一中,另外两人是出生于1962年的小妹和出生于1965年的小弟,现在分别是浙江大学和四川大学的教授。说起家族出学霸的事,他既自豪又有些黯然,“如果环境好一点,还会更多”。

读罗埠小学时,便因为路途较远、交通不便,晓南寄住在学校附近的外婆家。1958年,他报考汤溪中学被录取,却因家庭经济困难未能及时去报到,一个人在家偷偷哭了几天。父母亲见他求学心切,最终答应送他去上学。虽然报到日期已过,当时汤溪中学领导听说他的情况后很同情,经研究确定如果备取的学生报到期满后,还有招生名额,就批准他注册入学。

由于上学机会来之不易,他倍感珍惜,更加勤奋努力,学习成绩优异。1960年,汤溪中学高中部并入金华一中,晓南就到金华一中读了半年高三。1961年7月从金华一中考入清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同届金华一中毕业生256人中只有二人考上清华、北大。“去清华的时候,有两句标语至今印象深刻,一句是‘清华大学———工程师的摇篮’,另一句是‘健康为祖国工作五十年’。”晓南说,这两句话是他当时的奋斗目标。

1978年,晓南到浙江大学攻读岩土工程硕士研究生,后留校任教,开始迈入教师生涯。任教不到半年,浙江大学开始设立博士点,他成为浙江大学首批5名博士生之一。经过两年半的努力,于1984年9月12日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成为浙大和我国岩土工程专业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博士。为此,当时的浙江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报道《浙江大学培养出第一个博士》。

回想起自己在金华的求学经历,晓南颇为感慨:“是开发区的水土哺育了我,父母乡亲培养了我,唯有努力工作报效祖国和人民,多为家乡建设服务。”

他是家乡发展的智囊

“金华是我的家乡,离开之后总会记挂着。”当记者提起金华开发区时,晓南说,这几年开发区变化很大。“上次回来,我请了同济大学副校长,为新农村建设做了一些规划建议。罗埠这几年水质变得越来越好。”作为开发区在外知名人士,晓南也在为开发区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只要有时间,晓南都会回到金华,关心金华的建设与发展。

今年3月17日,由金华博士联谊会、市人力社保局联合金华日报共同推出“九峰讲堂”系列活动,晓南作为首讲人,回到母校汤溪中学,用亲身经历告诉学子们,不管未来走向哪个领域,做一件事就要努力把它做好。浓浓的乡音,面对面的交流,近两个小时的演讲下来,现场参加人员都表示收获满满。“听完讲座,让我很钦佩院士,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希望以后能为家乡出更多的力量。”汤溪中学学生周婷说。

8月12日下午,晓南回到金华开发区汤溪镇参加了汤溪新乡贤联合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大会。据汤溪新乡贤联合会章程显示,此会秉持“依法组建、规范管理、共同参与、繁荣家乡”的原则,致力于系统性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汤溪优秀文化事业。“九峰书院是汤溪文化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我和其他几位乡贤会会员有这个想法,想把九峰书院重新给建立起来。”作为金华博士联谊会会长,晓南表示,今后将为金西发展献智出力、出谋划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记者 吴璇)


声明:龚氏宗亲网独家内容无授权禁止转载,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转载,如需撤稿请于站点顶部留言。

标签:发展  回归  篇章  共谋  新篇  龚晓南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