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新闻

牟姓发展史的圣地 中牟起源于4000多年前

时间:2017-05-26 09:06:38   作者:编辑部   来源:新华社   阅读:9106   评论:0
内容摘要:(原标题:中牟起源于4000多年前是牟姓发展史的圣地)齐治平中牟县名起源于牟山的说法流传很广,如民国时期出版的《中牟县志》记载:“中牟有牟山,在县治北,邑之得名以此。”因为县志的权威,这种说法被很多人熟知和接受。但是细细推敲起来,这种说法有待讨论。中牟因牟山得名不合情理牟山有什么......

(原标题:中牟起源于4000多年前 是牟姓发展史的圣地)

齐治平

中牟县名起源于牟山的说法流传很广,如民国时期出版的《中牟县志》记载:“中牟有牟山,在县治北,邑之得名以此。”因为县志的权威,这种说法被很多人熟知和接受。但是细细推敲起来,这种说法有待讨论。

中牟因牟山得名 不合情理

牟山有什么资本让一个县因它而起名呢?《中牟县志》中对牟山的记载:“牟山,在县城北五里,高数丈,长里许。”再据《中牟文史资料第十二辑》中亲自上过牟山的老人口述:“上到山顶向下看,山体不过两树梢高,约四十亩地面积。”完全按县志记载的推测,牟山也就三四十米高,几里长。

在古代,中牟县境内还有很多的山岗,随便找几个来比较一下它们的个头,据《中牟县文史资料第十二辑》记载: 青年山,海拔156.1米,面积9平方公里; 红土井岗,海拔154米,面积22.4平方公里;双塔岗,海拔131米;万胜岗,海拔85米,面积28平方公里。

从规模上,牟山只是一个小土岗而已,就如满天星斗,它只是一颗很不起眼的小星星。会不会当时牟山在中牟县很有影响力呢?这方面的可能性更小。中牟境内有黄河、济水,它俩可是位列天下四渎,因为这两条河得名的地方很多,河南、河北是省,济南是山东省会,济源是县;圃田村,大禹治水时工作过的地方;圃田泽,天下九泽之一。这些哪一个都比牟山有名气,有影响力。

命名中牟县时,怎么会舍大取小呢? 还有一种解释最具迷惑性,那就是县城在牟山附近,所以叫中牟县。猛的一听,很有道理,其实这是最可笑的,这样说是缺乏最基本的历史常识。大家都知道县城在牟山南,在古代,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反之为阴。

如果中牟是因牟山而得名,那么应该叫牟南或是牟阳更合理。既然现在叫了中牟县,那这个中字应该如何解释呢?最主要的一点,中牟县城到明朝时才迁到牟山南五里,也就是现在的县城。明朝以前的中牟县城是在今县城东六里的地方。这在《中牟县志》和其他诸多史料也是有明确记载的。

中牟国的由来

关于牟山的历史,在明朝以前的史料中,找不到有关于牟山的记载。《汉书·地理志》中没有;官渡之战,对中牟县这里的地形写得很详细,也没有提到牟山;《水经注》号称记录天下名山大川的权威史地学著作中也没有,唐朝李吉甫的《元各郡县图志》中也没有。直到《明史地理志》中也没有说有牟山。一直到清时期的史料中才有关于牟山的记载,很让人怀疑牟山这个名字是明朝以后才有的,这个土岗明朝以前可能就有,但是不叫牟山,到明朝后才改名叫牟山。

中牟县地名办的肖自才老先生曾经撰文指出说这个牟山可能是以前史料中提到的曹公台。但是据《元和郡县图志》《读史方舆纪要》《太平环宇记》等相同的记载:“官渡台,俗号中牟台,亦名曹公台,在县北一十二里。曹操破袁绍於此。”与牟山在县北五里的地点不符。 所以呢,中牟因牟山而得名这一说法的可信度是极低的。相反,牟山是因中牟而得名的可信度却很高。

既然中牟这个名字不是因为牟山得来的,那它是怎么来的?这就又要提到大禹治水了,大禹接受舜帝的委派到全国治理水患,他只是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出发,每到一处水患区,都是发动和带领当地的人去治理。

治理圃田泽时也是这样,前面咱们讲过。这里就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大禹来圃田泽时,这里已经有人居住了。当时至少有圃田这个名字,应该是相当于现在的自然村,圃田泽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不过呢,大禹在这要治理的不光是圃田泽,还有黄河、济水,这应该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光依靠一个村是完成不了,要发动圃田泽周围的所有居民来参与。在圃田泽东南处还有一个村子,应该叫牟,牟村的人也参与了大禹治水的工程。我们来说一下这些牟村人。他们是从今天的新郑市迁居过来的,据传说他们是火工祝融的后裔。这个祝融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上古时期,人们得到火种不容易,便不想让它熄灭,于是就派人专门看管火种。祝融就是专门为黄帝看管火种之人。后世把他尊奉为火神。由于祝融还有其他很多功劳,黄帝还封赐他有专门的领地,地址在今天的新郑县境内,史书记载叫祝融墟。祝融去世后,他的子孙们就四下迁移,演变为诸多姓氏。

其中有一支向东北走,来到一个很大的湖边,这里有广阔而清澈的水,水中有成群的鱼虾,湖边茂盛的草木,草木中有数不尽的飞禽走兽。在那个农业还很不发达的社会里,这里无疑是极好的生存场所,于是这一群人就在这里定居。因为这群人帮大禹治水有功,大禹就把这片地封赏给他们。这就是后来被大家称呼的中牟国。这些在《华夏牟氏族谱简编》有记载。

之所以说是后来叫做中牟国,是有原因的。牟姓在早期是一直到处迁移的,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把当地命名为牟。随着时间的积累,迁移的地方多了,叫牟的地方也多了,很难分辨清楚。为了区分这些牟地,便给它们重新命名,于是就有了中牟、东牟、来牟(莱芜)、牟平等等地名。

牟姓的发源地,所以命名为中牟

在古代中间为尊位,这里又是牟姓的发源地,所以命名为中牟。这才是中牟起源真相,能很好地解释中牟前面这个中字。这也把中牟的历史又前提了1400多年,到上古时期了。更重要的是这种说法有依据。

关于牟姓的起源,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是起源牟子国,并说中牟国是牟子国的子国。但是很多方面都表明这个牟子国要比中牟国晚很多年,所以笔者认为中牟不是牟子国的子国,而是牟子国的源头。

据《左传》记载:“郑,祝融之墟也。”《汉书地理志》《通典》《读史方舆纪要》《元丰九域志》《太平御览》《新郑县志》等诸多史料也都记载河南新郑有祝融墟。牟姓则是从牟子国以后才繁荣壮大的,牟子国位于今山东省莱芜境内。从新郑到莱芜,跨豫鲁两省,有千里之遥;从祝融到牟子国,历夏商两朝,有千年之久。这中间必然有一个漫长的迁徙过程。如果我们把新郑、中牟、莱芜这三个点连起来的话,这分明就是一条牟人的迁徙路线。

在今天,1000多里的路程,用不了一天就能轻轻松松地到达。但是在周朝以前,却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行程。那个时候,人们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得受制于自然条件,地面上到处是荒草和树木,可供走的路不多,出行也主要是步行。另外,长距离迁徙还要受食物、水、天气等的限制。

从新郑到莱芜这1000多里,他们走了1000多年,一年合一里地,可见他们是走走停停,走到合适的地方就住上一段时间,不想住了就接着走。由此不难推测出,在牟姓的迁徙过程中,决不会只有一个像中牟国这样的落脚点。再看前面的中牟古代地形图,此时的圃田泽和萑苻泽应该还是一体的,牟人向山东迁徙只能走南边的这条大路,中牟是必经之地。

在夏朝之前,人口不多,改造自然的能力更是极低,根据诸多史料推测,当时气候湿润,地面上密布河湖,除了杂草和树木遍地,更是野兽横行,对于人类出行是很大的阻碍。所以大禹才“通九道”,这条路便是九道之一,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使用至今。

还有,曹姓是“祝融八姓”之一,普遍认为是起源春秋时期的曹国,地点在今山东曹县,正好也是在这条路上。

这里既然是禹帝封的国度,也算是一方诸侯了,自然是一件很荣耀的事,牟人在这里生活了很长时间,到商朝时,中牟国没有被续封,牟人就继续向东迁移,进入山东境内,到周朝初年,牟人又再次被朝廷封为牟国。从此牟人就在山东兴起和鼎盛。不过呢,在中牟国,肯定还有一部分人是不愿意走而留下来,慢慢的这里就发展成一个大村镇之类的聚集地。到了春秋初期,齐桓公在这里建城,就地取名叫中牟城。

(原标题:中牟起源于4000多年前 是牟姓发展史的圣地)


声明:龚氏宗亲网独家内容无授权禁止转载,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转载,如需撤稿请于站点顶部留言。

标签:中牟  起源  牟姓  发展史  圣地  
相关评论